《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4 17:40:50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的游乐园情景图导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教者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鼓励合作,培养交流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把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拔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提供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以小组为单位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反馈;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交流成果……这样让学生最大可能的说一说,数一数,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的学习。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成果整体会集体的力量。

三,抓住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让学生摆图形列出算式后,以黑板上较长的算式3+3+3+3+3+3+3+3+3+3=30为例,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算式变得简短一些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得出多种答案。如:6+6+6+6+6=309+9+9+3=306+12+12=3010个3,没想到3×10=30的算式也出现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马上决定不动声色,还是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谈3×10=30这一方法时,特别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参与思考补充,教师在他们已知部分的基础上加以点拨,让他们有种知识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不同小组的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评价,使他们在交流,争辨中获得启迪。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重视反馈,合理评价

反馈教学的过程是对信息反馈的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的途径之一。因为学生有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机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反馈,对成功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促进他们提高学习的热情。对失败的学生,教师要发挥情感的力量,排除学生因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增强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长算式:3+3+3+3+3+3+3+3+3+3=30如何变短的方法,由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合理的评价,使探索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供了适宜的平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试用修订版)的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一节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概念新、内容较多,而乘法意义的认识既是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本中是以准备题开始,接着新授,巩固练习等。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于是设计了直观的例题使学生从同数连加引出乘法,根据两种不同的摆法,分别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应的两个乘法算式。接着讲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乘号的认识。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些看图写算式和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解决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且列出乘法算式可以解决多个问题,也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本课的进行能突出重点,分层练习环绕重点,时间分配保证了重点,因此达到了预定的效果。而且整节课中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下积极进行思考。

一、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了草地上,一边玩,一边欣赏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就在这时,小鸡发现了绿油油的草地上空有许多它们的好朋友蝴蝶在飞动。于是,这只小鸡就让它们的伙伴三个一伙,分头去和蝴蝶它们去捉迷藏。

师:你想知道小鸡、蝴蝶它们到底有多少只吗?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数数。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生:一共有几只蝴蝶?

师:根据问题怎样列式?

启发学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独立列出算式。[点拨几个几相加]。

生1:横着看,一行一行地数,每行有4个,有3行,一共12个。用加法算4+4+4=12。[同时板书]。

生2:竖着看,一列一列地数,每列有3个,有4列,一共12个。用加法算:3+3+3+3=12。[同时板书]

师:以上的问题我们都用连加来计算,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同桌交流]

生:两道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好!回答的真不错。像这样相同加数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同时板书]小朋友们都已经掌握了连加的读法,而且读得很好。现在老师再教你一种读法。

[指着3+3+3+3=12]

师:数一数几个几连加,恩,4个3。我们就读作4个3连加得12。,好谁来试试?

生1:4+4+4=12是3个4连加得12。

生2:3+3+3+3=12是4个3相加的和是12。

师:很好![根据学生的说法,师板书]

师:因为它们每个加数都相同,像这样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另外的新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乘法”。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怎么写呢?

师:乘法用乘号表示。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师:乘号像什么?[生想象]

生:略

师同时说明“×”读作“乘”,与“+”、“-”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

师:上面的相同加数是几?

生:3

师:几个3连加?

生:4个3连加

师:很好!

[教师对着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板书如下:用乘法算:3×4、4×3

师: ……此处隐藏11751个字……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经历乘法的抽象概括过程,体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几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

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对现行教材不是一般性呈现,而是进行创造性处理,旨在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构建,勇于创新,发展思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借助学生熟悉、喜欢、现实的公园娱乐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等数学活动中探究乘法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3、拓展练习,实践运用。通过多次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练习,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乘法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2、会把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些方面处理得还可以。主要表现为:

1、利用主题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幅拼图的游戏,让学生认识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并且会把加法改写成相应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题图――热闹的游乐园,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的认识,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其实并不是一张白纸,在教学乘法之前,部分学生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对算式的比较、探究,让学生在说一说,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能够根据图画,根据加法算式清晰地表达出乘法所包含的意义。同时,板书清晰,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

3、练习的设计体现重难点,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第1个练习是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图提数学问题,并且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列式计算,是对本节课基本内容的一个巩固和检验;第2个练习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个是比较简单的,第4个是一个延伸,让学生在练习中初步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同时明白只有清楚了几个几相加,才能写乘法算式,第5个是用字母来表示具体的数,不但适应本节课的教学,同时还渗透了一个符号化的思想;最后一个练习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该题对于刚接触乘法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出示题目时,我也给了学生一个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通过理解意思,再经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那么突破该题也不成问题了。本题在第二课时还将涉及到,所以即使学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个意思,那也是可以的,不要求人人都会。

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虽然在备课时,有设计让学生来读一读各个算式,说一说各个算式以及其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时,这个过程还是有所忽略,还需加强,尽量让孩子都来读一读,说一说个中意义。

2、主题图的出示可再清晰。本节课用到了2幅主题图,即摆小棒和游乐园,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干扰,所以,当孩子提到某一具体内容时,如果能出示相应的放大图,那么学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3、对于乘法算式的出现,我是先让学生写乘法算式,然后再来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虽然在板书时,我已有意识地把两种情况分开,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马上进行分类,从而得出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可能会更清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

本次学校举行的微课活动我们一年级组选的课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认识乘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对整个小学阶段数的运算部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我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情境通过这一情境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次微课我们选的教学片断有两个教学活动,这两个教学活动从创设情境开始到导入新课,旨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几个相同加数的相加以及经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微课活动结束反思本次微课活动的得失

一、整合课堂情境,“变魔术”情境串贯穿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鉴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节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境,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喜羊羊魔术师的闪亮登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三个魔术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讨乘法的意义。“第一个魔术——装点春天”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花、蘑菇、小鸟,让学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第二个魔术——大变玩具,分别以汽车、飞机、宝葫芦为素材,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加法运算的局限性,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建立乘法模型。第三个魔术——水果盛宴,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强化认识,充分理解加法与乘法的关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同加数” 和“几个几相加” 的理解,形成表象,为建立乘法模型做好了准备。

三、盘点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反思教学,觉得以下几方面做的还不够。

1、没有把纠错的机会让给学生。

本节课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老师总是急于评价,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应该把评价的机会还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二是通过学生的评价我们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纠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在自我纠错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课堂效率还有待提高

本次微课活动是10分钟,由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第七单元的内容,靠近学期末,所以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还没有达到,再加上教师自身的水平所以本节课10分钟的课堂容量还有待于扩充,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